最新動態

口皮五官支部展開“紅色之旅”

字號: + - 14

為了配合中國共產黨開展保持黨員先進性的教育活動,慶祝黨成立93周年,為進一步抓好黨員“十六字”原則,把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活動不斷推向深入。東直門醫院口皮五官黨支部組織黨員8月初開展了極豐富歷史和現實教育意義的“紅色之旅”參觀了坐落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境內的野狐嶺軍事基地及蘇北烈士紀念陵園,在風景如畫的草原風光中,給黨員同志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8月9日,經歷4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坐落于張家口張北縣的野狐嶺要塞軍事旅游區,其所處區域曾被稱作是馳名中外的“中國北線第一堡壘”。野狐嶺海拔1600米,在張家口北行到張北33公里處,是壩上壩下地理位置與氣候特征的分水嶺,也是壩上草原通向張家口的咽喉要塞,自古兵家必爭。作為昔日的古戰場,曾發生過許多決定中國命運的龍爭虎斗。唐昭宗十五年(904年),契丹族黑車子室韋部為對抗迭刺部首領阿保機的進攻,求大唐駐防幽州的節度使劉仁恭派養子趙霸帶數萬兵馬增援,在此全軍覆沒。1211年,成吉思汗在此以十萬鐵騎,大敗四十萬金軍主力,一舉奠定了元朝入主中原的基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命左副將軍李文忠率十萬精兵北征,追剿元朝的殘余勢力,在野狐嶺痛擊元軍,迫其投降。1410年明萬宗朱棣親率北征大軍在此駐守。17世紀末,康熙曾三次途徑野狐嶺,親征葛爾丹。1945年8月,蘇聯—蒙古聯軍騎兵機械化集群與日軍混編第二旅團在壩頭一線進行決戰,860多名日軍官兵被殲,60多名蘇蒙烈士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新中國建立后,定都北京。張家口張北成為首都的北大門,解放初毛主席就英明決策在北線構筑工事,六七十年代中蘇關系緊張,張北一代的神秘莫測的地下國防、人防工事震懾了敵人,用我們的犧牲換來了共和國60年的和平。黨員同志參觀了人防地道工程及軍事武器展覽后,無不贊嘆及感慨。

 下一站我們來到了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是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中光榮犧牲的前蘇聯、蒙古聯軍烈士而建。1945年8月19-20日,蘇蒙聯軍與日軍在黑風口一帶展開激戰,并最終取得了勝利。在這次戰斗中,共斃、傷、俘日軍860多人,其中擊斃200多人,俘虜將官1人,軍官81人,繳獲了大批彈藥和軍需物資。戰斗中,有54名蘇聯紅軍,6名蒙古人民軍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對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戰斗結束后,當地政府和人民為紀念在戰斗中英勇獻身的蘇蒙聯軍烈士,在山峰上修建了墓地、烈士紀念碑。1957年,經國務院內務部批準,進行重建,工程由紀念塔、紀念碑、烈士墓三部分組成。紀念塔高28.8米,鋼筋水泥材料,占地396平方米,東西兩面漢白玉石上刻著“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九個金色大字;塔南北上端刻有中、蘇、蒙三國國旗,頂端有三顆紅五星,塔底部紀念亭正面大理石上,鐫刻著烈士名單;南北兩側刻著黨和國家領導人聶榮臻、烏蘭夫、謝覺哉、張蘇的題詞。紀念塔后面百米處的山峰上,安放著六十名烈士遺骨。烈士墓前面建牌坊一座,東面縱刻“蘇蒙聯軍墓”。蘇蒙聯軍烈士紀念塔,凝結著中、蘇、蒙三國人民的戰斗友誼,體現著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烈士塔建成后,我國黨、政領導人胡耀邦、溫家寶、聶榮臻、賀龍、郭沫若及羅瑞卿、蕭三、葉圣陶等先后來此晉謁。蘇聯專家及蘇、蒙外交人士曾多次前往祭奠。蒼勁的青松,陡峭的山峰,挺立的紀念塔昭示著抗戰英烈的國際主義精神千古永存,激勵著后人不斷奮進。

通過參觀了兩個革命歷史基地使全體黨員特別是年輕黨員對黨的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增強了全體黨員的和職工的愛國情懷,增進了黨員的凝聚力。同志們一致表示:緬懷歷史,勿忘過去,要學習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的事跡。發揚我黨優秀傳統和作風,牢記黨的宗旨,是樹立遠大理想,加強黨性修養。認真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的實踐活動,在醫院各項工作中爭作表率,當先鋒,創一流,努力做好醫療及教學工作,為人類醫學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

(皮科 李玲玲

 

91av免费,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7,最近中文字幕MV免费高清视频,野花日本大全免费观看6高清版